文登天福山起义纪念馆始建于1974年,气势恢弘的纪念馆大楼上空门额和纪念塔上刻有郭沫若的题字,建筑面积102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420平方米,展带200多平方米,馆藏革命文物和民俗文物300多件,以翔实的资料系统记述了胶东党组织艰难曲折的光辉历程。1937年12月24日,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等同志领导和发动了威震胶东的抗日武装起义—天福山起义,创建了胶东第一支抗日民族武装—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打响了胶东抗战第一枪。这支军队如燎原之火,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地方抗日战场上的一支劲旅。即后来为新中国的创建立下卓越贡献的27、31、32、41集团军的原始火种。从此,天福山起义闻名遐迩,也留下了为强我中华奋斗不息、为抗日救国不惜牺牲、在艰难逆境中勇于奋进的“天福山精神”。现珍藏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火红军旗,当年就插在天福山顶峰。
纪念馆东部是天福山武装起义的旧址,玉皇庙独院草屋是以理琪为首的中共胶东特委领导在起义前临时召开会议的地方;草屋西侧是当年武装起义的会场;北部山顶用汉白玉及青石精工建造的“天福山起义纪念塔”,镌刻着毛泽东手书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郭沫若手书的“天福山起义纪念塔”;在临时会址东部是竖立义旗的地方,又名“红旗亭”。2004年文登市又在天福山革命遗址投建了一个党史馆,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题写馆名,以上千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几十万字翔实的党史资料从文登第一个党小组的建立到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文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之成为党员教育的大课堂,为天福山革命遗址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加了新的内容,1998年5月被评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文登市充分利用天福山起义纪念馆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每年受教育的党员干部群众达3万余人次。一是进行集中教育。每年都组织全市党员干部特别是科级领导干部、重点岗位中层干部和镇村干部到天福山集中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增强了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意识。二是上廉政专题党课。结合集中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交流活动,主要负责人围绕艰苦奋斗、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等内容上廉政党课。三是开展专题讨论。每年确定一个廉政教育主题,查摆和解决党员干部在遵守廉政制度、执行廉政纪律、加强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剖析根源,制定措施,督导整改。四是撰写廉政体会文章。组织全市机关党员干部特别是重要岗位的党员干部,结合廉政教育活动,对照自身工作实际,撰写廉政心得体会,通过公开栏、会议座谈等形式进行交流学习,进一步增强廉政风险防范意识。五是开展廉政文化活动。以天福山教育某地为依托,结合单位特点,组织开展以“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为主题的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坚持党性原则,保持清正廉洁。